Vibe 编程的新范式:在 AI 时代重新定义软件开发

Posted on Fri 07 November 2025 in Journal

Abstract Journal on 2025-11-07
Authors Walter Fan
Category learning note
Status v1.0
Updated 2025-11-07
License CC-BY-NC-ND 4.0

Vibe 编程的新范式:在 AI 时代重新定义软件开发

"在 AI 辅助编程的时代,程序员不再只是代码的搬运工,而是意图的表达者、方向的把控者和质量的守护者。"

当 GitHub Copilot、ChatGPT、Claude 这些 AI 编程助手逐渐成为开发者的日常工具时,我们正在经历一次编程范式的转变。这不是简单的工具升级,而是从"敲代码"到"谈需求"、从"写实现"到"说意图"的本质变化。

有人将这种新的编程方式称为"Vibe 编程"——一种基于意图表达、上下文构建和持续对话的编程范式。在这个范式中,人的角色不是被弱化,而是被重新定义和强化

什么是 Vibe 编程

Vibe 编程(Vibe-based Programming)不是一个严格的技术术语,而是一种对新编程模式的形象描述。它强调的是:

从"How"到"What"的转变: - 传统编程:告诉计算机如何(How)一步步完成任务 - Vibe 编程:告诉 AI 什么(What)是你想要的结果

从"编码"到"对话"的转变: - 传统编程:编写精确的语法和逻辑 - Vibe 编程:通过自然语言对话逐步细化意图

从"独立开发"到"协同创作"的转变: - 传统编程:程序员独自面对代码 - Vibe 编程:人与 AI 的协同创作过程

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编程知识不重要了,恰恰相反,你的技术认知和经验是与 AI 对话的基础

人在 Vibe 编程中的关键作用

在 AI 辅助编程的新范式中,人的价值不是降低了,而是从"编码实现"转移到了更高层次的能力上。

1. 提问能力:如何问出好问题

AI 给出什么样的答案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问什么样的问题。好问题是 Vibe 编程的起点。

什么是好问题?

好问题应该具备以下特征:

  • 清晰:目标明确,不含糊
  • 具体:有具体的约束和要求
  • 有上下文: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
  • 有启发性:能引导出高质量的答案

案例对比:

糟糕的问题:

帮我写一个登录功能

改进的问题:

我需要实现一个用户登录功能,具体要求:
1. 使用 JWT 进行认证
2. 支持邮箱和手机号两种登录方式
3. 需要限制登录失败次数(5次后锁定30分钟)
4. 使用 Go 语言实现,框架是 Gin
5. 返回标准的 JSON 格式响应

请先给出接口设计,然后再实现。

更好的问题(使用 RCAR 框架):

【角色】R(Role)
我是后端开发,你是架构顾问

【背景】C(Context)
我们正在开发一个电商系统,需要支持百万级用户并发登录。
现有技术栈:Go + Redis + MySQL,部署在 Kubernetes 上。

【行动】A(Action)
请帮我设计一个高性能、高可用的用户登录系统,包括:
- 接口设计(请求/响应格式)
- 认证方案(JWT 配置)
- 安全措施(防暴力破解、Token 刷新)
- 性能优化(缓存策略)

【结果】R(Result)
期望得到:
1. 完整的接口规范(OpenAPI 格式)
2. 核心代码实现
3. 性能和安全方面的最佳实践说明

2. 判断能力:辨别 AI 输出的质量

AI 生成的代码不一定是最优的,甚至可能包含错误。你需要具备判断能力:

技术品味和判断力变得更重要:

  • 代码质量判断:AI 给出的代码是否符合最佳实践?
  • 架构合理性判断:这个方案在你的系统中是否适用?
  • 性能影响判断:这段代码的性能瓶颈在哪里?
  • 安全性判断:是否存在安全漏洞?

实例:评估 AI 生成的代码

AI 生成的代码:

func GetUser(id string) *User {
    query := "SELECT * FROM users WHERE id = " + id
    row := db.Query(query)
    // ...
}

你需要识别出的问题: - SQL 注入风险(直接拼接字符串) - SELECT * 性能问题 - 错误处理缺失 - 返回指针可能导致空指针

你的认知和经验在这里发挥关键作用。虽然这些知识可能需要更新,但基本原则(安全、性能、可维护性)是永恒的。

3. 决策能力:在多个方案中做出选择

AI 可能给出多种实现方案,但最终决策权在你手中。

决策维度:

  • 适用性:哪个方案更适合当前项目?
  • 权衡:性能、可维护性、开发成本如何平衡?
  • 风险:引入新技术的风险是否可控?
  • 团队:团队是否有能力维护?

案例:缓存方案选择

AI 可能建议三种方案: 1. Redis 缓存(高性能,需要运维) 2. 本地内存缓存(简单,但无法共享) 3. CDN 缓存(适合静态内容)

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决策: - 数据更新频率如何? - 是否需要分布式缓存? - 运维成本是否可接受? - 当前团队是否熟悉 Redis?

4. 创新能力:提出新的可能性

AI 基于已有知识生成内容,但真正的创新需要人来驱动。

更可贵的能力:

  • 创新能力:发现问题,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
  • 表达能力:清晰传达复杂的技术想法
  • 沟通能力:与团队、客户有效沟通
  • 决断力: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策
  • 领导力:引导团队朝正确方向前进

开放性问题 vs 确定性任务:

  • 确定性任务(AI 擅长):实现已知的算法、重构代码、编写测试
  • 开放性问题(人擅长):系统架构设计、技术选型、商业决策

如何与大模型有效协作

理解 LLM 的四个核心能力

要用好大语言模型,首先要理解它的能力边界:

1. 理解能力 - 能理解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 - 能理解代码的意图和上下文 - 能识别代码中的模式和问题

2. 生成能力 - 能生成符合语法的代码 - 能生成合理的架构设计 - 能生成文档和注释

3. 评估能力 - 能指出代码中的潜在问题 - 能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劣 - 能提供改进建议

4. 学习能力 - 能在对话中学习你的偏好 - 能记住上下文信息 - 能根据反馈调整输出

提示工程与上下文工程

提示工程(Prompt Engineering):

提示工程是设计有效提示词的艺术和科学。

基本原则:

1. 明确角色定位
   "你是一个资深的 Go 语言架构师"

2. 提供充足上下文
   "我们的系统使用微服务架构,日均请求量 1000万..."

3. 具体化需求
   不说"优化性能",而说"将接口响应时间从 200ms 降低到 50ms"

4. 设定输出格式
   "请按照以下格式输出:1. 问题分析 2. 解决方案 3. 代码示例"

5. 提供示例
   "类似于这样的实现:[示例代码],但要改进 XXX 部分"

上下文工程(Context Engineering):

上下文工程是构建和管理对话上下文的能力。

策略:

1. 渐进式细化
   先讨论整体架构,再深入具体实现

2. 保持上下文连贯
   "基于刚才讨论的登录模块,现在我们来实现注册功能"

3. 引用之前的决策
   "按照我们在第一步确定的 JWT 方案..."

4. 及时纠正偏差
   "不,这个方案不符合我们的需求,因为..."

5. 记录关键决策
   将重要的决策和约束记录在项目文档中

RCAR 提问框架

RCAR 是一个实用的提问框架,帮助你构建高质量的问题:

R - Role(角色)

明确双方的角色定位:
- "你扮演架构师,我是产品经理"
- "你是代码审查者,我是代码提交者"

C - Context(背景)

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:
- 项目背景
- 技术栈
- 约束条件
- 已有决策

A - Action(行动)

明确想让 AI 做什么:
- "帮我设计..."
- "帮我实现..."
- "帮我分析..."
- "帮我优化..."

R - Result(结果)

描述期望的输出:
- 格式要求
- 质量标准
- 交付物清单

用好 LLM 的实用技巧

技巧 1:分步骤引导

不要期望一次性得到完美答案,而是分步骤引导:

第一步:请先分析这个需求,列出主要的技术挑战
[等待 AI 回答]

第二步:针对你提到的第 2 个挑战,有什么解决方案?
[等待 AI 回答]

第三步:方案 A 看起来更合适,请详细说明如何实现
[等待 AI 回答]

技巧 2:提供约束条件

明确说明"能这么做"和"不能这么做":

约束条件:
- 必须向后兼容现有 API
- 不能引入新的依赖库(除非充分论证必要性)
- 数据库查询不能超过 3 次
- 代码必须有单元测试覆盖

技巧 3:要求验证和测试

请生成代码的同时,也生成:
1. 单元测试用例
2. 边界条件测试
3. 性能测试建议

我会用这些测试来验证代码质量。

技巧 4:迭代式改进

第一轮:先给出基本实现
第二轮:添加错误处理
第三轮:优化性能
第四轮:添加日志和监控

每一轮都要求:"这一版有什么问题吗?如何改进?"

Vibe 编程的八步法

基于实践经验,我总结了 Vibe 编程的八个关键步骤,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。

1. 发现(Discover)

目标: 发现问题和机会

这一步是传统编程和 Vibe 编程的共同起点,但思维方式不同:

  • 传统思维:"我要实现 X 功能"
  • Vibe 思维:"用户遇到了 Y 问题,我们能用 AI 辅助解决吗?"

实践建议:

- 观察用户行为,发现痛点
- 分析现有系统的瓶颈
- 评估哪些任务可以用 AI 辅助
- 思考"如果有 AI 帮忙,我能做什么以前做不到的事?"

2. 构思(Conceive)

目标: 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设想

在这个阶段,你不需要考虑具体实现,而是:

- 这个功能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
- 用户场景是什么?
- 关键的技术挑战在哪里?
- 需要哪些模块和组件?

与 AI 的协作方式:

我:我们想解决 XXX 问题,你觉得有哪些可能的方案?
AI:[列出 3-5 个方案]
我:方案 2 看起来不错,但需要考虑 YYY 因素,你能结合这个因素优化方案吗?
AI:[优化后的方案]

3. 提炼(Elaborate)

目标: 将想法具体化为可执行的规范

这是从"模糊想法"到"清晰规范"的关键一步:

- 定义清晰的接口和数据结构
- 明确输入输出格式
- 列出功能和非功能需求
- 确定技术约束和边界条件

使用 AI 辅助提炼:

请帮我将这个想法转化为技术规范:
1. 数据模型(ER 图或代码)
2. API 接口定义(OpenAPI 格式)
3. 主要流程图
4. 关键算法说明

4. 计划(Plan)

目标: 制定实施计划

分解任务,确定优先级,评估风险:

- 将功能分解为可管理的任务
- 识别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
- 评估每个任务的复杂度和风险
- 确定里程碑和交付物

AI 可以帮助:

根据这个功能需求,请帮我:
1. 分解成具体的开发任务
2. 评估每个任务的工作量(人天)
3. 识别可能的技术风险
4. 建议实施顺序

5. 执行(Do)

目标: 实际编码实现

这是 AI 最能发挥作用的阶段:

- 生成代码框架
- 实现业务逻辑
- 编写测试用例
- 生成文档

协作模式:

你:请实现 UserService 的 Register 方法,要求:[详细需求]
AI:[生成代码]
你:审查代码,发现问题 X
你:这里有个问题:[具体说明],应该改成 Y
AI:[修正代码]
你:验证修正,继续下一个方法

6. 反思(Check)

目标: 检查和验证

这一步必须由人来主导:

- 代码是否符合需求?
- 是否有安全隐患?
- 性能是否满足要求?
- 测试覆盖是否充分?
- 代码质量如何?

使用 AI 辅助审查:

请审查这段代码,重点关注:
1. 是否有潜在的安全问题
2. 性能优化的空间
3. 是否符合 SOLID 原则
4. 错误处理是否完善

但最终判断要由你来做,因为你了解系统的全貌。

7. 调整(Adjust)

目标: 基于反馈改进

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调整:

- 修复发现的问题
- 优化性能瓶颈
- 重构不合理的设计
- 补充测试用例

迭代对话:

发现问题 → 与 AI 讨论改进方案 → 实施改进 → 再次检查 → 继续调整

这是一个循环过程,直到达到质量标准。

8. 总结(Summarize)

目标: 提炼经验,形成知识

这是最容易被忽视但最重要的一步:

- 记录关键决策和理由
- 总结经验教训
- 更新最佳实践
- 分享给团队

让 AI 帮助总结:

请根据我们的对话,总结:
1. 这个功能的关键技术决策
2. 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
3. 值得注意的坑和最佳实践
4. 可以复用的模式和代码

格式:Markdown 文档,放入项目 docs 目录

能力提升路线图

基于 Vibe 编程的特点,以下是针对性的能力提升建议:

核心能力矩阵

能力维度 重要性 提升方向
提问能力 极高 学习提示工程,练习 RCAR 框架
判断能力 极高 深化技术认知,建立质量标准
决策能力 积累实践经验,学习架构设计
创新能力 跨界学习,保持好奇心
表达能力 练习技术写作,参与分享
沟通能力 中高 团队协作,需求澄清
编码能力 理解原理,阅读优秀代码

学习建议

1. 提问能力提升

实践练习:

每天练习:
- 用 RCAR 框架重新组织一个技术问题
- 对比提问前后 AI 输出的差异
- 总结哪种问法效果更好

推荐资源:
- 《提示工程指南》
- OpenAI Prompt Engineering 文档
- 优秀的 ChatGPT 对话案例

2. 判断能力提升

深化技术理解:

不要只停留在"会用"的层面:
- 理解为什么这样设计
- 知道优缺点和适用场景
- 能评估不同方案的权衡

学习方法:
- 阅读经典技术书籍(设计模式、架构原理)
- 研究优秀开源项目的设计
- 参与代码审查,学习他人的判断标准

3. 决策能力提升

建立决策框架:

训练系统性思考:
- 列出所有可能的方案
- 明确评估维度(性能、成本、风险...)
- 量化对比,而非感觉判断
- 记录决策理由,后续复盘

推荐阅读:
- 《架构整洁之道》
- 《软件架构模式》
- 技术选型的案例分析

4. 创新能力提升

保持开放和好奇:

创新来源:
- 跨界借鉴(其他行业的做法)
- 组合创新(将已有技术组合出新价值)
- 问题重构(换个角度看问题)

实践方法:
- 定期学习新技术
- 参加技术社区讨论
- 尝试用 AI 解决以前解决不了的问题

学习资源推荐

在线课程: - Coursera: Prompt Engineering for ChatGPT - DeepLearning.AI: ChatGPT Prompt Engineering for Developers

实践平台: - GitHub Copilot Labs(实验性功能) - Cursor Editor(AI 编程环境) - ChatGPT Plus / Claude Pro

社区资源: - Awesome ChatGPT Prompts(提示词集合) - r/AskGPT(Reddit 社区) - 各大技术博客的 AI 编程专栏

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

不要盲目信任

原则:

"验证,而不是信任"(Verify, Don't Trust)

AI 生成的代码应该: - 经过代码审查 - 通过测试验证 - 符合安全标准 - 满足性能要求

保持批判性思维

提醒自己:

- AI 可能过时(训练数据有时间截止)
- AI 可能有偏见(基于训练数据)
- AI 可能不了解你的特定场景
- AI 可能给出看似正确但实际有问题的答案

平衡人和 AI 的角色

好的协作模式:

人负责:
- 定义问题和目标
- 提供上下文和约束
- 做最终决策
- 质量把关

AI 负责:
- 生成候选方案
- 实现具体代码
- 提供参考和建议
- 加速开发过程

结语

Vibe 编程不是要取代传统编程,而是对编程范式的一次进化。在这个新范式中:

  • 人的价值被重新定义: 从"编码工人"到"意图表达者和质量守护者"
  • 技能要求在转变: 从"熟练敲代码"到"善于提问题、做判断、定方向"
  • 工作方式在改变: 从"独自编码"到"与 AI 协同创作"

但核心不变的是:软件开发的本质仍然是解决问题,只是工具和方法在进化

你的认知、经验、判断力、创新能力——这些才是 AI 时代程序员的核心竞争力。工具会变,但思考的能力、判断的智慧、创新的精神,永远有价值。

学会 Vibe 编程,不是学会如何使用 AI 工具,而是学会如何在 AI 的协助下,更好地发挥人的独特价值。

与大模型共同成长,在探索中不断提升自己,这才是应对 AI 时代的最佳策略。

延伸阅读

关于 AI 辅助编程: - GitHub Copilot 最佳实践 - OpenAI Codex 研究论文 - AI-Assisted Programming: A Review

关于提示工程: - Prompt Engineering Guide - OpenAI Best Practices - Anthropic Prompt Engineering

关于软件工程: - 《代码大全》(Code Complete) - 《架构整洁之道》(Clean Architecture) - 《程序员修炼之道》(The Pragmatic Programmer)

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4.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